2010-03-07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簡媜著.INK出版



書中敍述簡媜一家人在美短期居留學術交流伴讀遊學四個月的記錄,學術交流的是先生-姚同學;伴讀的是簡媜;遊學的是小朋友-姚頭丸。

我還沒看完,也說不上什麼心得,33目次,才看了三分之一左右。

不過,書背明明白白地畫上姚頭丸開學當天帶回來裝在小紙袋裡的十二樣禮物,看了就感動。
  1. 牙    籤 :找出別人的長處。
  2. 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3. 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4. 鉛    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5. 橡皮擦: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6. 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7. 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8. 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9. 面    紙: 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 幫別人擦乾眼淚。
  10. 金    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11. 銅    板: to remind y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 你是有價值且特殊的。
  12. 救生圈(圈形糖果):當你需要談一談時,可以來找我。
一間把學生放在心上,處處為人(教師、學生、家長)著想,充滿溫馨與關懷的學校,真的是天堂。

或許格友們會覺得奇怪,書都還沒看完,急著po文章做什麼呢?

哈哈,因為在第11目次《顏色像詩》中,簡媜關於學生制服的看法,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了

“那質料看來不是純棉,大約摻了尼龍成分,在潮濕悶熱的盆地城市,幾乎可以拿來搭帳蓬;顏色更令人咋舌,男服是受過污染似的淺藍,女服是芭比娃娃都不想穿的粉紅。這兩種輕浮顏色無法染透布料,已是一敗,又經過每週至少一次的洗衣機咀嚼,褪得像舊衣箱拉出來的回收衣;款式鬆垮,像菜市場賣給包尿布學步兒的上衣短褲,穿在身材不大不小、臉上冒痘泛油的少男少女身上,不只全無青春朝氣,更顯得前途茫茫人生無望。”

“我總是納悶,做校長做老師做爸媽的,哪一個不愛逛服飾店,哪一個不打扮?天天看孩子穿「囚裝」似的制服不難過嗎?也許,給孩子穿之前,校長、老師、家長應該先穿三個月,體驗這種質料款式在季節氣候變化中的舒適度與美感再做決定,而不是幾個人坐在冷氣房裡舉個手就夠了。”


“若校長老師也「以身作則」天天穿制服背同款背包穿同樣皮鞋,我還服氣些,大人不穿卻叫孩子遵守,這讓我搖頭;為什麼大人不穿?大人不須「認同」嗎?不須「以學校為榮」嗎?不須「專心教學勿把心思放在打扮上」嗎?有人做過統計,穿制服有助於發育或提高學習績效嗎?若說一律平等的服裝可去除貧富階級差別保全學生自尊,那更是謊言。”

“紀律、認同與榮譽不應該靠一件衣服與一款髮式。把大家變成一個樣子,是刑責非教育。”


簡媜畢業於台大中文系,崇尚自由學風,想必在學生時代為很多不合理的規定跳腳過。

事實上,我並不反對在學校穿制服,校園裡人文教育程度不高,穿制服可以避免掉很多麻煩。

但我覺得讓學生穿著舒適衛生的衣服去上學,是再基本不過的要求。

夏季制服不輕便不透氣不排汗,孩子容易長汗疹;冬季制服不防風不保暖,孩子又直發抖,真頭大。

其實,台灣的布廠很發達,便宜、輕便、柔軟、透氣、保暖、抗菌、防污...你想得到的布料都有。只要有心,跳開僵化的理由與觀念,讓長時間待在學校裡的學生舒服一點,或許他們就不會那麼煩燥。

一件能讓大多數學生認同,願意好好穿在身上的衣服,最少也能避免掉學生與學校長期以來的戰爭吧!

《梅崗城故事》書裡說--只有穿上別人的鞋走路,才能讓你瞭解他的感覺。

或許應該發起讓校長老師們穿學生制服的運動,如此,孩子們的制服才能不斷地隨著時代進步。


【後記】

看完了,對於蕳媜書中描述的溫馨和樂理性尊重包容的校園,很是羨慕,這是願景,宛若天堂。

台灣社會現在要求別人的人太多了,我只希望要求自己,做一個溫馨理性的人,把自己及家人照顧好,時時提醒自己,寬以待人,讓身邊的朋友感到溫暖,和樂的社會,希望由我開始做起。

31目次《咖啡館裡的畫展》:『想起此際紛紛擾擾的家鄉,無數孩子等著乞討一個光明社會溫馨校園如置身雪夜的貧童,如一無所有的孤雛,想到這兒,我的眼眶熱了。』

想到罹患憂鬱症的老師、學生、家長,我的心也疼了。

真心祈願大家都 平安 幸福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