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

海綿城市






忘了是多久以前,很驚訝地在台視《熱線追蹤》節目中,看到我們社區附近的小公園,不知道一個毫不起眼的公園有什麼好報導的。

看完節目才知道,原來隔壁禮門里爭取到改造經費,將通往小公園的步道以「JW生態工法」整建成一條涼爽保水的生態步道,這同時也是「海綿城市」的實驗計畫之一。






海綿城市步道位於沿基隆河興建的單車道汐止段上,大約在汐止交流道與汐止國泰醫院中間。

路口並沒有明顯的指標,唯有這個沒有名稱的告示牌以一張簡單的照片示意著裡面有個小公園。



小公園的路口看起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但這段步道得來不易。

是由得過林務區全國模範社區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示範營造點的禮門里,於2012年參加新北市「低碳霸主就是里」競賽活動,從29區1032個里中脫穎而出贏得冠軍,爭取到「低碳社區千萬改造基金」建造的。



走進海綿城市步道,在路旁看到小小的導覽說明。

海棉城市概念是由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暨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所提出。

把整座城市想像成一個人體,柏油路面是緊緊包住人體的皮膚,由於不透水不透氣,人都悶出病了。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拿掉不透水鋪面,讓大地能夠透氣、呼吸,讓雨水能夠回到地下水層。

把每個城市地底都變成會呼吸的海綿,平時吸飽水份,缺水時再取出來使用,不僅可讓水資源的分配更平均,還可藉由蒸散作用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下雨時,雨水吸附大氣中的污染物與二氧化碳,由道路中的圓形導水孔流入碎石層,再流入地底土壤層。

污染物進入地底後會被動植物與微生物等吸收分解,釋放出新鮮的氧。

地面溫度高時,陽光與高溫會由孔洞中蒸散出地底下的大量儲水,增加地面水氣降低環境溫度。

污染物與雨水進,氧氣與水氣出,因此說這是條會呼吸的道路。



以台北市來說,一天雨量超過78毫米,即有可能造成路面積水。

若將全台北市都換成這種透水路面的話,可承受每分鐘200毫米的雨量,換算成一天為288,000毫米,相當驚人。

那是因為透水路面不僅透水,還能把水導入地下水層儲水,道路滯洪量約相當於20座大湖公園。

而在這條透水步道的道路兩旁,碎石層下,各施作了一座1公尺寬、40公尺長的地下儲水撲滿,總儲水量為七十公噸,夠4個小家庭用上一個月。



發明這個名為「JW生態工法」的是來自彰化的陳瑞文先生,只有國中學歷,原業是水泥建築工人。

這項發明取得了多國的專利與獎項,要使用這個工法,必須付出昂貴的專利權利金。

但愛鄉的陳瑞文先生願意將這項專利對臺灣開放,只希望能解決臺灣島上因暖化而引起的高溫、暴雨、淹水、乾旱等問題,真是好人一個。

與一般混凝土人行道的施作方法不同,JW生態工法不需要使用鋼筋增加路面強度,僅以回收塑膠製成類似網狀棧板的「透水透氣導水架構」平鋪在碎石層上,再澆灌上混凝土,即可達到與鋼筋一樣的強度,承受重型車輛的行駛或停靠。

施作金額比一般現行透水人行道還低一些,每5年維護一次,壽命長達30年以上。



我超怕熱,無法在日正當中效果最好時來拍柏油路面與JW生態工法透水路面的溫差,選擇在下午五點日照較弱時拍。

大氣溫度為35度,柏油路面為53度,而透水路面為39.6度,溫差足足有13.4度之多。

走過透水路面後再走上柏油路面,穿著軟便鞋的腳與小腿馬上感受到從柏油路上傳來的陣陣熱氣,再走回透水路面,感覺吹到臉上與呼吸的空氣似乎沒那麼燥熱了,真的有比較涼爽舒適。



步道兩旁是路樹區與自然生態區,自然生態區內有兩座生態池與櫻、楓木區。



地下蓄水撲滿每二十公尺就設置了一個出水管道供澆花用,

澆水時溢流到路面的水還是回到地下撲滿中,一點都不浪費。



據禮門里里長說,

以前沒有水撲滿供水前,這生態池需要越過堤防從二層樓底下的茄苳溪抽水上來。

現在有70噸的水撲滿,可常保生態池水源充足,池裡池邊植物綠意盎然了。




這兩座小小的生態池其實不大,看起來也不深,正是蛙類的天堂,夏日晚上,三、四種不同的蛙叫聲幾可震天。

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聲音,聽警衛說曾有人半夜打電話到管委會抱怨青蛙太吵,要他們去趕蛙。



小小的荷花田裡荷花並不多,但立了一大堆蓮蓬,可見我來得太晚了,盛開期已過。




這池荷花悠悠地飄浮在水面上,靜靜地綻開各色花朵,看得人也靜了,心也清涼了。




步道旁還有幾棟廢棄的牛稠頭碼頭老街屋。

本來在屋前是一片與人齊高的雜草,很少人願意靠近,在興建生態池時,將屋前環境一併整建,讓老屋有了不同的味道。


很有心的社區,很棒的步道,很美的老街屋,很舒適的環境,

與您分享 ^^~~~






2 則留言:

  1. 一看標題.我不懂.還以為是講軟秀秀的城市.
    綠能低碳.我想爾後會成為生活重要的部份.
    要預早學習.不然人家在講.聽不懂很糗.誤會了更冏
    ps:妳最後放上這報導影片是對的.有看就有懂啦.
    [版主回覆08/08/2013 13:03:27]
    我覺得這些人真的很厲害,

    大多數人選擇過「照舊」的生活,但有些人一直努力研究怎麼讓環境更好,

    環境變好,生活在裡面所有生物的身心靈都會更舒適,所以我還滿喜歡看這類報導

    這兩年,有關「綠房子」的書也賣得很好,

    透過建材、空氣對流、環保裝潢等觀念,就可以擁有一間不用開空調也能冬暖夏涼的房子,

    每次看了都好心動

    回覆刪除
  2. 前陣子我也看了這報導~很是喜歡~
    希望大家都有共識讓環境更好才是~大家一起來加油吧~


    [版主回覆08/25/2013 23:47:52]
    我之前找到的資料上說這個觀念與工法在國內已經提出超過十年,但一直推展不開來,

    在國外與大陸的接受度反而比國內好,真可惜。

    環境好,大家住得才會舒服,希望疼惜環境的人會越來越多

    回覆刪除

謝謝您的留言! 若想收到回覆通知,請點擊此欄下方的「通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