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清涼解渴。青草茶





天氣真的好熱,有時即使坐在搖搖椅上不動,還是滿身汗,更別說是每天在外奔波上班上學的老爺與3366了,往往滿身大汗滿臉通紅地回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水喝。

這時,若能適時地獻上一杯清涼降火氣的健康飲料,就能立即平撫煩躁的心,小孩就會像麻雀一樣吱吱喳喳很開心地開始報告今天在外面發生的事了。



2013-07-21

花蓮行(終)慶修院







熱~~~~ 

讚炭工房後的馬太鞍濕地與林田山把瘦小的33熱得頭昏眼花快中暑,只得陪她在陰涼處歇息。

參觀、聽導覽、採種籽等重責大任,就交給老爺跟66兩人獨立完成了。

行至最後一個行程慶修院時,時近黃昏暑氣略消,一下車看到大門旁有店家賣仙草茶……

哈!消暑先。

2013-07-13

花蓮行(三)讚炭工房







第二天一早來到位於花蓮縣鳳林鎮的讚炭工房。

路口經過一家餐廳叫滿妹豬腳,老爺同事們說很有名很好吃,只可惜不在行程裡。

讚炭工房說大不大,放眼望去就是二間房子跟一間工寮;說小不小,庭園又大又綠,很舒服,才被滿園花香吸引想過去看仔細,馬上被領隊抓到,要我們先去聽導覽。


2013-07-05

花蓮行(二)不盡責的觀光客





我們這一車的領隊小姐真的很可愛。

在走白楊步道的時候,她就不斷地催促我們走快一點,不要逛太久。

她說:為了要讓大家順利吃到花蓮美食,我們一定要成為第一輛回到花蓮市區的遊覽車(握拳……)

不僅這樣,她還很認真地發給每人一張「花蓮美食金三角」的地圖,標出必吃美食,畫了幾條最順路線,就是希望她的隊員們都能滿載而歸。



在領隊小姐的努力之下,我們真的成了二十幾輛車裡第一輛回到花蓮市區的遊覽車。

這時整條據說是花蓮最熱鬧的中華路是空的,空到讓人不禁懷疑這真的是花蓮最熱鬧的路嗎?

領隊小姐幫我們規劃好的黃金一號路線是:

明義街海埔蚵仔煎→博愛街五霸包心粉圓→中山街公正包子→信義街液香扁食→回中華路買名產。

還慎重地提醒我們:不要看店小沒人就不進去,你現在不去吃,再過半小時就只能排隊了。

天氣很熱,嗜冰一家人不怕吃不到蚵仔煎很怕吃不到焦糖包心粉圓,就決定跟大家走相反路線。

到了五霸門口觀望了一下,這間店暗暗的,店內雜物很多,店裡真的沒什麼人,呃……真的是名店嗎?

再確定一下店名,應該是沒錯,就進去了。



這就是著名的五霸包心粉圓,。

刻意整形過的冰面均勻地淋上黑糖醬汁,再用煉乳畫上整齊的格子,就成了五霸冰品的經典畫面。

相信嗎,店裡還沒坐滿,店外沒人排隊也沒人外帶,這碗冰卻足足等了半小時才上桌。

店員們不是很忙而是邊做邊聊天,動口就不動手了,或許這才是五霸排隊的主因吧~

小失望,宜蘭的包心粉圓好吃多了……



兩個女兒合吃的不加冰的黑糖豆花,也是普普。




下一站:海埔蚵仔煎--天哪,是不用錢嗎?

放棄,跳到第三站:信義街液香扁食。



這……這一定是開玩笑的吧,今天不是禮拜六日進斗金的熱門時段嗎?

我坎坷的食字路口啊~~



遠遠聽到有個聲音在對面喊著:液香家的女兒回娘家,今天不營業喔。

哇喔,液香老闆真疼女兒,寧願放著假日的生意不做也要休息陪女兒,聽在同有女兒的我們一家人耳裡備覺溫馨,沒吃到扁食這事倒也沒那麼遺憾了。

肚子還真有點餓了,晚餐就吃從小學後就沒吃過的烤玉米吧。



很爽朗風趣的老闆說因為液香沒營業巷子裡太暗客人不進來,不然平常這時間攤子前早已大排長龍。

3366則是儍眼地看著架上的玉米,忍不住咬耳朵問我:這玉米烤成這樣黑黑焦焦的,還能吃嗎?

哈哈哈,原來3366是天龍國小孩~~

呃……不是啦,我意思是說這都是我的錯,我從來沒帶這兩個小孩去夜市吃過烤玉米。



整個攤子前只有我們一家人,老闆很閒,開始跟看起來完全不瞭解美琪盛名的一家人介紹他們家特色。

除了說明一定要來自哪裡產地什麼品種的糯玉米烤起來才會又Q又香又吃醬料,還有醬汁要怎麼調、怎麼上、先怎麼烤再怎麼烤,烤出來才會是老闆心目中全臺最好吃的烤玉米,

哇~ 老闆,你講的這麼詳細,不怕我們回臺北開家店跟你搶生意嗎?

老闆還很開心地跟我們展示這個爐子裡的祕密,原來老闆在這個預烤生玉米的爐子下層放炭火的抽屜裡塞了好幾個地瓜當做他們等會兒的宵夜。

真是一舉兩得。

是說打開給我們參觀有什麼用,既不請也不賣的...



不怕熱的33跟著爸爸待在攤子旁邊跟老闆聊天邊看烤玉米的表演,怕熱的66跟我被熱氣烘到閃得老遠。

意思是,我又忘了拍烤好的玉米的照片了……

還好網路上有很多。

烤得香Q,醬香濃郁,滿好吃的。



離開前,美琪老闆說吃不到液香扁食吃斜對面的戴記扁食也是一樣的意思,因為是液香的姐姐開的。

哇喔,原來是家族企業。



又熱又累,實在是吃不下了,四個人只合點了一碗嘗味道。

名符其實,這扁食又鮮又香,滿好吃的。

合計:一碗五霸包心粉圓、一碗豆花、二支烤玉米、一碗花蓮扁食,這就是四個人今晚的戰績了。

呃……真是不太盡責貢獻微薄的四個沒用的觀光客啊~



領隊之前千叮嚀萬囑咐,逛街途中經過又空又涼的名產店時一定要忍住不要進去,務必要到又熱又擠又小的小吃店裡先把美食吃完再買名產,不然等到買完名產後,各大小吃就排到天邊去了。

既然我們四個的肚子是再也塞不進東西了,不如就買些名產回臺北孝敬親友吧。



所有花蓮名產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豐興餅舖了。

雖然現在在臺北車站跟新光三越也買得到,但到了花蓮,一定要到本店朝聖一下。



就是這個,豐興餅舖的沙其瑪。

它跟一般常見的又軟又圓的沙其瑪不同,是由很多扁扁脆脆的餅乾體組成,跟我自小超愛吃的臺南舊永瑞珍的麵粉酥很像,但更為清爽。

超級好吃。

麵粉酥,好久沒吃到,好想念喔~

沒聽過臺南舊永瑞珍麵粉酥的朋友,請看:我家的餐桌(另開視窗)



還有雷古多。

將長得很像白土司的餅乾體烤得脆脆的灑滿細白糖再使用各種口味的果醬畫成唱片的形狀,取其唱片的日本發音命名為雷古多,是豐興的名產之一。

但這餅乾真的跟黑膠唱片差不多大,輕輕一碰就碎掉,不管用什麼刀子都很難切得整齊,雖然好吃但還滿麻煩的。

聽說這兩年出了另一種改良後的新款式,將圓圓扁扁的雷古多改良成長方體,真是福音啊,但我好像沒看到。



架上還有好多傳統美食,看起來也都不錯。



光看櫃台旁這陣仗就不難猜出豐興的主力商品是什麼了。



一路上盡是販賣各式麻糬與花蓮糬的名產店,每家店裡都是滿滿的人潮,花蓮名產的魅力還真是讓人無法擋。



呃……雖然不甚滿意但還好有先吃。







2013-06-23

花蓮行(一)白楊步道





自從3366上了國中以後就很少參加老爺公司舉辦的國內旅遊,難得福委會這次包了台鐵列車將路線拉至我們很少去的花蓮,就是功課再多帶著書到飯店讀也要跟囉~



2013-05-23

魚片味噌湯





我不是因為太懶所以很少PO文,真的是因為太勤勞......

年前,接了一個網路志工工作,預計進度是九個月之內完成就好,偏偏我像瘋了似地,四個月就把工作趕完了。

長時間盯著電腦,換來了痠澀的眼睛、緊繃的肩膀、疼痛的背加上一個@#$%的腦袋瓜。

我想,這大概就是沒耐性的後果吧,越沒耐性做的事情,越要耐著性子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才能迎接另一個新的開始。

果然,接下來的新工作好玩多了。



超簡易三分鐘料理又來了。

這次的份量是鯛魚腹三片、豆腐二盒、味噌1.5大匙、鰹魚高湯包一包跟葱二支(忘了拿出來~)



冷水放入鰹魚高湯包、豆腐,開火煮沸。



鯛魚片抹上少許米酒、鹽、胡椒粉略醃後切大丁。



待湯沸騰,再煮3~5分鐘後,加入魚片,再次煮沸。



取一小碗,將味噌與熱湯充份拌勻後再倒回湯中,以免結塊,加入一大匙味醂,增加甘甜味。



最後,灑上葱末就完成了。



加入鰹魚高湯包後,很容易就可煮出媲美日本料理店等級的魚片味噌湯。

湯頭鹹中帶甜,入口回甘,煮得恰到好處的魚片軟Q不鬆散,再加上葱香味,一整個鮮美。

不論是冷冽冬日或炎炎夏日,喝上一碗暖暖的味噌湯,既暖肚,又暖心,總讓人有滿足的感覺。



帶著幸福滋味的超簡易魚片味噌湯,與您分享 ^^~~~







2013-03-17

阿朗基咖啡





除夕那天,我可憐的小駒亮亮在高速公路上被撞爛了屁股又瘸了腿,從那天起到把亮亮修回原狀,預計要花上一個多月,悶始我了……

沒車的這段日子,在生活上雖有諸多不便,但也不是沒好處的。

出門,不再只是從這一點趕到下一點,換搭大眾交通工具,行動的步調變慢了,不再需要耗費精神開車,我輕鬆坐在火車公車捷運上用另一種角度細看台北。

我有更多的時間與自由,漫步大街小巷,不再擔心交通與停車的問題。

我把幾個常常經過,卻因停車問題從來沒有進去過的熱門景點逛了個遍。

好友與鄰居時常來關心,邀我搭便車上賣場採買,倍感溫馨。



2012-11-11

大龍峒。保安宮





33一下午就待在孔廟裡拍影片找資料,我看看還有時間,自己一個人到隔壁去參觀保安宮。



從孔廟出來,轉個彎就到保安宮。

整個宮廟粗略映入眼簾時,嚇了我一跳,有種驚人的熟悉感,好像回到台南廟群中的感覺。

遠遠地待在對門看了一下,盤算著該怎麼瞭解這座看來很眼熟的廟宇--應該不是只有拜拜而已。

很幸運地發現有一小隊人在不遠處正由廟裡的志工帶著導覽,拉了個看起來比較好打交道的學生問,原來是政大學生在上課,就很厚臉皮地,不請自來地,盡量不影響學生們上課,跟在後面偷聽。

史料對於保安宮的創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最早的說法是興建於1742年,距今約有270年,與台南諸廟群差不多年代,難怪我會覺得熟悉。

可惜,最開始的源起及正面開間的導覽我沒聽到。



我是從這邊開始聽的。

導覽先生說,保安宮在建築物的裝飾藝術上有幾項觀賞的重點,包括:石雕、木雕、剪黏、泥塑、交趾陶及壁畫。

將灰泥捏塑出內含鋼筋的肧體,在灰泥未乾前崁上各色適當剪裁的碎瓷片,做出各種民俗故事的造型,又剪又黏的,就叫做剪黏。多出現於水車堵、山尖及屋脊。



寺廟內外多見書卷竹節窗,北部廟宇注重文風由此可見。

在絕大部份古蹟建築內看到的書卷窗內竹節節數大多為奇數,取其陽數之意。



這對蟠龍八角檐柱是大門導覽的重點,建造於1804年,是保安宮目前最早的石雕作品之一。

保安宮的網站上說蟠龍「前足踏浪,後爪攀雲」,這句話好好聽,氣勢非凡。

這對活靈活現得好像要蹦出來的蟠龍有分雌雄,很好猜,要不要猜猜看。



不只是孔廟有螭爐,保安宮也有。

壁堵上這片由八隻螭龍盤成香火繚繞的香爐象徵平安,角落裡線雕著四隻展翅的蝙蝠象徵賜福,這片身堵喻意「平安賜福」。



這片裙堵的名稱是「卍字不斷」。

卍字是佛教的吉祥符號,《華嚴經》:「胸標卍字,七處平滿」,稱為「吉祥海雲相」,在一般民俗中,卍字象徵平安長壽,因此,卍字不斷喻意吉祥不斷,福壽綿長。





三川殿鎮守大門的文、武門神。

武門神大家比較熟,為唐太宗時兩大名將:白臉鳳眼執鐧的秦叔寶與黑臉杏眼持鞭的尉遲恭。

文官則沒有特定人物,多半是手持拂塵的太監或持笏的文官或持如意的宮女等。

上圖中,手持仙桃喻意長壽;手持向著自己的鹿喻意晉祿;手持官帽喻意加官。

導覽先生說,最神奇之處莫過於門神的眼睛,不管站在哪個角度往上看,總會覺得門神的眼睛正在看著你,這往往能引起心術不正的人一陣心虛。



左右護室,護室上興建有鐘、鼓樓,分別稱為「鯨發」、「鼉逢」。

查了一下典故,傳說龍生九子,九子的樣子並不完全像龍,各有不同。

龍三子叫做「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住在海邊,喜歡趴在鐘上。

蒲牢向來怕鯨魚,每每看到鯨魚便害怕得大叫,古人因此在鐘上刻上蒲牢的獸紐,再用形似鯨魚的木槌去撞它,就會發出響亮的鐘聲。

鼉(音駝),又稱鼉龍,因生長於長江下游、太湖一帶,又稱為揚子鱷,是鱷魚的一種。

傳說鼉龍的鳴叫像鼓聲,古人用牠的皮來製成鼓,聲音響亮,叫做鼉鼓。

逢逢是狀聲詞,形容鼓的聲音,讀音似朋。

保安宮引用這兩個典故來為鐘鼓樓命名,而非只是稱為鐘鼓樓,頗具深意,我們因此又多聽了兩個很可愛的小故事。

有趣的是,整座保安宮,由正門的三川殿開始交由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匠師對場競技。

以廟的中心軸為界,分成左右,鐘樓所在的左邊由陳應彬施作,而鼓樓所在的右邊則由郭塔施作,意在藉由兩位大師鬥心鬥力的競技提升整座廟宇施作工藝的水準。最後,勝出的那一方,自然可以得到無上的榮耀與收益,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原來這座四平八穩左右對稱看來似乎沒什麼不同的廟宇,隱藏了許多大匠師各顯神通的創意與較勁之處。



最常被導覽先生拿來做比較的,就是正殿重簷間斗栱上的這一排「八仙大鬧東海」。這看似一長條的斗栱,其實是分成左右兩段的對場作。

右邊的(以照片來看是左邊)郭塔在他那部份四仙的上方刻上了「鬧東海」三個字;而左邊的陳應彬認為在八仙上刻上「八仙」二字,真是多此一舉。因此出現了這幅很特殊的,僅有鬧東海三字的八仙大鬧東海斗栱。



兩位大師鬥技的故事還不只這一件。

據說,陳應彬較注重最後呈現出來的藝術性,他覺得為達到最完美的效果,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藝,分別使用不同的木料雕刻。有時是上下不同木料,有時是內外不同木料,最後再拼接起來。

而郭塔對這點很不滿,認為就是要一木到底才能顯示出真手藝,故在施作的員光上,還留下「真手藝無更改」、「好工手不補接」及斗栱上的「假獅破真獅」等,較勁意味濃厚的刻字。





導覽先生說正殿上的剪黏是手藝非常精湛的藝術作品。

可惜,我一沒望遠鏡,手上又只有小儍瓜,別說剪黏上有什麼精彩的歷史故事了,就只看到一團一團的……



正殿內的交趾陶是一種上釉燒的低溫陶,通常只會出現在太陽光照不到的牆面上。

但即使如此,仍然保存不易,隨著年歲漸增,漸漸失去豐富的色彩與光華。





最後,來到導覽的第五大重點--壁畫。

在民國六十二年,來自台南的潘麗水大師受邀到保安宮畫了七幅大壁畫,照片裡這三幅分別是「韓信跨下受辱」、「八仙大鬧東海」與「花木蘭從軍」。

前二幅因為陽光直射,畫作多有褪色與剝落的現象。由第三幅的花木蘭從軍,依稀還可看出當年畫作柔美的線條與瑰麗的色彩。只是那匹馬,未免雄壯得可愛了點,像是匹西方駿馬。




一旁有另一位導覽小姐告訴我,一般人及官方網站上只說那七幅大壁畫是潘麗水大師的作品,卻很少人提及正殿竹窗旁這松柏萬年青等畫與幾幅對聯,其實也是潘麗水大師所作。



已經退役的大鐘,鑄造於日本大正時代,鐘上雕刻仍然清楚,下方有鎮邪的伏羲八卦,鐘的上方還趴著兩隻可愛的小蒲牢。




導覽到此結束,深深覺得除了建築與裝飾藝術是保安宮硬體上的兩大寶外,人數眾多,非常熱情的導覽志工是保安宮的第三大寶。

很少看到這麼親切活潑的廟宇志工,我只是在一般導覽外再提出幾個小問題,一旁的幾位志工就帶著我再解說了一趟。

最後又很熱心地說,保安宮的藝術在短短時間內實在解說不完,我大概也只聽得一、兩成,建議我有時間要多來保安宮走走,還有很多很豐富的文史等著我去瞭解,如此親切的志工,真是令人讚賞。

志工們對保安宮歷年來的董事也是大大地推崇,說保安宮如今有這等規模、這麼崇高的藝術與文史地位,都歸功於很多做出困難但正確選擇的董事們,包括當年堅持花費天價自費整修,聘請大師們修舊如舊的董事長。

而他們的堅持,也獲得了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的榮譽,成為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

感恩他們,我們才有這麼美的廟宇可以佇足欣賞,有這麼多的故事可以聆聽,這就是歷史的價值。